名人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

更新时间:2024-04-05 13:23:27
名人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传读书笔记1

伴着和煦的清风,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一本《名人传》,一番多么惬意地享受。

伸出手,想要触摸那思想的高度,却发现,那不是我可以企及的;交出心,想要感受一下那高贵的灵魂,却惊奇地发现:哦!原来他们是把心凌立在了世界之上,容纳万物,兼济天下。那是一种多么博大的情怀,才能让他们“相信在这人世间,只要我们彼此相爱,有了爱的力量,我们就会得到幸福。相信这种爱的力量的增长能够帮助我们在尘世间建立幸福的天国。相信生命是永恒的,爱也是永恒的!”

即使他们的身心早已被摧残得千疮百孔;即使他们早已看透世间的黑暗和险恶;即使他们早已看过无辜的生命在他们的眼前被剥夺;即使他们曾在或者正在过着黑暗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他们也未曾在生活的无奈中倒下,即使他们想过甚至行动于自杀……

这或许就是他们永远屹立于世界的原因。他们“不知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即使有时生活对他们并没有那么慷慨,他们也没有选择回报吝啬。

他们的精神世界,好像总是有太多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信仰与生活的矛盾……自古名人多烦忧,内心深处,我竟有了这番感慨。“生活的无奈,有时并不源于自我。别人的无心筑就,那是一种阴差阳错。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与黑夜间的距离,春夏秋冬之间的轮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爱,让无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更何况,他们那双犀利的能够看透一切的.眼睛,早已看尽了世界深处。

而我终于懂得:

“生命是一朵娇嫩的花,而青春便是花开的瞬间。只有在那一刻,这朵花才会开的馥郁芬芳,才会美得动人心魄。”就像我曾经看到的一番话:苦涩的青春仍是青春,含泪的笑仍是笑。所以,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即便是阴雨天,也能看到最明媚的太阳!

名人传读书笔记2

失去了童年,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一个卑微的母亲,一台破旧的钢琴陪伴了他的童年。他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孤独,但他却心中有着一个他爱得天使。读到贝多芬抱着画像伤心的滔哭得时候,仿佛看到一个伟人的孤独,一个对爱情思念的伟人。

音乐家,却失去了双耳,他害怕别人知道,他害怕,他不只是害怕别人知道那么简单,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双耳,以后再也不聆听音乐。音乐就是他的全部,他的一生,他的追求。在最后一次的演奏里,他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奏乐跟高音歌手之间对不上调,指挥跟奏乐之间的差异,他茫然了,心里却很清楚知道因为自己的耳朵啊!听不到,听不到,这一句话一直缠绕着贝多芬,那是多么难受,多么摧毁性的打击。

童年很多时候决定你以后的发展,至少在以前,现在的孩子,太多享受的物质和生活,现在的`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怎么才能成长呀,也难怪越来越少的伟人出现了。别说伟人,就一个能够吃点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在腾讯实习,一起在酒店住的小伙伴说不想在他朋友那里住,那里在楼顶,太热了,又没有空调。但是也只是老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生活很美好,既然朋友帮你省下找房间的时间,省下找房子的钱,就已经很不错啦,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热也是这样过,冷也是那样过,年轻人体格强壮,有什么不能承受的。想想贝多芬的童年,想想伟人所受过的苦,我必须遇事要更加的坚强,要承受别热看来非一般的苦难,定能成就非一般的成功。

贝多芬是快乐的,也追求快乐。

名人传读书笔记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受益匪浅。书中三位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我胆小、懦弱、怕苦的性格。

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贝多芬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挑起家庭的重担,25岁他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却开始失聪。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总之他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然而所有的磨难只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不趋炎附势;他从未享受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颂》奉献给大家。他终于战胜了痛苦!战胜了疾病!战胜了所有磨难和障碍,攀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佛罗伦萨颇有声望的艺术家庭,从小接受精英阶级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然而他在精神上受折磨:他眼见外族入侵,人民受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的家族只想从他身上榨取利益。更可悲的是,他的处境与奴隶相差无几。他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劳碌终身。他们剥夺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是沐浴着文艺复兴的春风长大的,没有人比他更深刻的领悟到这思想运动的精髓,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醉心于表现人的力量,尊严与意志。他的艺术理想是巨人式的。这就决定了他与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身为实现不了理想而痛苦。

托尔斯泰是名门贵族,地位优越,衣食无忧,既不需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终日劳碌;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的习作阶段就获得了成功;他蔑视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学声誉,惟独渴望拥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真谛,于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寻。他对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贫困和愚昧而痛苦,为难以摆脱家庭的羁绊而烦恼。他若像旁人一样心安理得地享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就没有烦恼了,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不肯安享富贵,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于人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烦恼接踵而至:他因为执著于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来自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压力,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和理解。

常言道:“开卷有益”。《名人传》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为我人生路途的明灯,启迪我懒惰的思维,鞭策我在漫长的人生中奋进。

名人传读书笔记4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他著名的音乐钢琴曲《七重奏》《第一交响乐》。

贝多芬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我认为贝多芬是很成功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很成功的音乐家。

在生活中贝多芬是一个十分开朗的人。我想我所认识的音乐家中我所敬佩的音乐就是贝多芬。他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每一个都能表现出贝多芬的精神!

贝多芬的思想:为了更美,没有一条规则是不可打破的.。

正是如此,为了更美我们可以打破一些规则,也是可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贝多芬思想,我喜欢这种思想。

更美事我们都想得到的。我想更美,更好,更强那就去打破一些规则吧!

我喜欢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是一个多么棒的音乐家啊!

名人传读书笔记5

我以前读过许多的书,但是我发现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书本中写下了令人深思的道理,如笛福借《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开拓进取,也获得了挑战自然的信心,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泽教会了我们要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自强不 ……此处隐藏6064个字……又要承受疾病的折磨。生活的磨难伴随他的成长,苦难使他失去了很多。1787年他失去了母亲,1796年他双耳又去了听力……

但正是这么一个从来没有安定生活的人,却有着执着的追求,凭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在他无声的世界中,居然创造出《生命交响曲》等不朽乐曲,成为万人瞩目的音乐家。他创作的美妙的乐曲,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贝多芬的性格非常孤僻,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看着天空,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不幸与苦难可能使一个人变得忧郁,但不能使一个人失去对生活和创作的信心。他又是一个坚定的、乐观的战士,在法国大革命中,把爱国的诗改写成乐谱,用音乐来战斗。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从来就没有挨过饿、受过冻,有着温馨的家庭,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茁壮成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些孩子过着像小公主、小王子般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但学习不用功,还整天无所事事。如果我们这样的话,就会像温室里的小草,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从贝多芬的一生经历当中,我感到一个人要成为有益社会的人,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把困难和挫折当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阶梯,我们也能像贝多芬那样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

名人传读书笔记14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也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名人传读书笔记15

花了3,4天的时间重读名人传。记得我第一次读此书是11年前,当时大三暑假学校组织去南京实习从武汉到南京的船上。时间过得真快,一轮都快过去了。

我已经不太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候的感想了。这次读,坦白说,感想良多。人说好书是精神食粮,这本书可说是精神的“满汉全席”。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伟人的成长轨迹,就能感到自己精神力量的壮大。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的,伟大的灵魂总是感到痛苦和孤独,作者为这三位伟人立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用来慰藉那些灵魂的。

我不是学文艺的,所以专业的知识,比如说绘画,雕塑和文学思潮,于我都不熟悉。因此,我所关注的是伟人精神的力量。贝多芬,作者在后记(还是前传)里非常精辟的.用“力”这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和精神的精髓。他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他的力量,他敢于打破sonata的刻板格式,赋予新的生命。于贝多芬,我非常钦佩,感慨也最多。

我不喜欢米开朗基罗的传记(和他本人),并无冒犯大师的意思,我尊敬他的天才。佛罗伦萨是艺术的天堂。我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对裴冷翠是那么神往,可惜直到今天还没机会去转转。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对我来说太消极。我认为不可取。就像我读清朝张英的《聪训斋语》和康熙的《庭训格言》,张英是中国传统的读书人,讲求心性的高远宁静(如鹤)。康熙不用说,注重实效,读书做事相得益彰(如鹰)。对我来说,我就更欣赏康熙。大概我是学管理的而不是一个文艺家,对我来说,了解人性,增加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最终目的还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服务。

对于托尔斯泰的部分,我最感兴趣的其实就是他1880年精神错乱的那一部分,我认为那一部分也是他精神升华的过程。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从艺术天分升华到了道德力量。我读托尔斯泰传记的感悟,大概就在于,伟人的精神世界都是完美的,如托尔斯泰强调的是绝对的“爱”与“真理”。可是现实世界都是不完美的(far less than perfect)。两者怎么样融合与接轨,是最大的挑战。我赞成托尔斯泰对宗教世界的统一性(即耶稣,柏拉图和孔孟有共通之处)的判断。但是我不喜欢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太消极。我也不喜欢他对待国家,军队等强力部门的批判态度。强力部门的存在是社会现实,如果没有这些强力部门的支撑,一个民族(可以说政权)就无法存在,那它所奉行的政治思想就无法得以张扬。

这本书是人类文化的经典之一,是精神的满汉全席。无论读者寻求“真善美”的哪一个面向,都能从三个截然不同的伟人身上找到或多或少的成分。

《名人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