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第一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在入职第一年。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我们不正如那些翻书疯狂找答案的学生一样吗?面对问题与困难,并没有认真独立地去思考,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样,当世界开始对他持有怀疑的态度时,他渐渐从原来的坚信变为自我怀疑,从开始的反抗变为听人安排,宛如傀儡机器一般迷失自我。坚守自我,就要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运用。
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化知识为力量,才是真正的学习。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三傻大闹好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在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主人公兰彻与众不一样却又成绩优异,这引起模范学生查尔图的不满,他们定下约定,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谁都没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后,查尔图归来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现了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采用了此刻--回忆--此刻的结构形式,一开始是法罕、拉加、查尔图踏上寻找兰彻的道路,随即进入了回忆。在大学生活时主人公兰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他特立独行,想象奇特,却又总能给人惊喜。他还重义气,愿意为了兄弟考试过关去偷试卷答案。在主人公兰彻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对于国家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才也是经过考试脱颖而出,而应试教育是十分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影片中的模范生查尔图和主人公兰彻则是一对十分明显的比较,查尔图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死读书,死背书,考高分。而兰彻则从不靠死记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个概念。
影片以寻找主人公兰彻为线索,开篇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观影兴趣,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继续观看下去。最终揭晓答案,原先“兰彻”并不是“兰彻”。有悬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十分值得观看的电影。
电影结构完整,发人深思,具有印度电影的唱跳歌舞,很有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具批判性和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影片中,十年后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为他们对生命的内在诉求的不同,最终都实实在在的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包括那个查图尔,也获得了自己认为好的生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4个人十年后的生活状态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查图尔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车,漂亮媳妇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优秀的,不过这种优秀使得他机械的成为了现实的一个工具,完全没有他自己的生
查图尔就是现实中在知识层面架构的人类躯壳的代表。查图尔们无法自知自己内在真正的诉求,完全按照三维世界的体系来架构着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活一次”跟“没有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在三傻和查图尔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
查图尔的生命状态,在很多没有明白生命本质的人眼里边,是非常认同查图尔的这种生命状态的,他们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这是在我们的早期教育阶段就已经把大脑完全格式化了,而且这种格式化的封闭属性使得像查图尔一样的人们只能填充知识,填充学习中相对固化部分的东西,丝毫谈不上创造力,所有的东西好像都已经被界定了。
这也是为何兰彻可以成为400项发明的科学家,而查图尔却要哭着,喊着,求着兰彻与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这部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正能量有很多,或是风雨同舟的友情,或是追寻内心真实世界的态度,或是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这一切都是源于兰彻的与众不同,这是令我感触最大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一点。兰彻与其他同学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学校,他质疑当时的教育方法和体制,他享受真正学习知识本身的乐趣…在生活中,他总是成为朋友落水时那位无私奉献的施救者,他劝说校长的女儿应该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
而电影在后面终于又回到二傻、“消音器”、Pia寻找Rancho之旅,刚开始的寻找是漫无目的的寻找,但是现在知道了目的,心情由原先的失望到现在的激动,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这个五年间一点没有消息的大傻。到了那所学校,那个只有Rancho可以办出来的学校,大家还记得宿舍管理员“毫米”吗?
他也改变了,跟随Rancho一起办这所学校。电影最后揭示了Rancho就是“消音器”嘴里说得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Phunsukh Wangdu。这也验证了电影一直告诉人们的“追求优秀,成功将会追随你。”
后记:因为这部电影所描述的知识点众多,所以我才愿意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写出这篇观后感,并极力推荐这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是不断地学习智慧和修正行为而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的更美好,进而获得真正长久的快乐。阿米尔汗知道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所以才拍出了这部优秀的电影,助我成长,使我进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告诉自己,一切都好。
现在再也看不见放学后趴在地上打弹珠的孩子们,看不见孩子们跳房子……因为现在家长都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一个高分,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压力。今天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就体现了学生的巨大压力。
影片中有三个兄弟,一个叫法尔汉,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只能顺从;还有一个叫拉朱,他们家庭非常贫困,但是他们家中唯一的希望,她总是担心,明天以至于他总是无法过好当下;最后一个是蓝澈,他热爱学习,但他不像别人一样, ……此处隐藏3208个字……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很多很多,经典而深刻。当然,电影里,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这样的一段对话:
兰彻:“那天我明白了人心是很容易陷入恐惧的,你得哄哄它,无论问题有多大,告诉你的心,‘一切安然,朋友’”
拉加:“这就能解决问题?”
兰彻:“不,但你增加了应对它的勇气!”
人,只要生活着,就总是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一样难题和困难,在人心陷入恐惧时,就去哄哄它,告诉它,一切安好(Alliswell)。相信这句话,总会在某个时候,给我莫大的力量,鼓舞着我前进。
最终,仍然用电影里的一句话结尾:“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带着一颗安定的心,出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这个电影了。
影片讲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每次都会感动到我,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成功的结果,而是他们在阴云密布的重压下如何突破阻碍,破茧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人,叫兰彻。他似乎什么都不怕,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在大家都在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沉浸所爱,活得逍遥自在,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事,一边静静等待成功走上门。从第一次看开始,我就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兰彻瞎编了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寻找定义。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兰彻却反问:“你们在知道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过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吗?”
每次我自己都会被这个问题带入沉思。
整个电影有好几个巨大的转折,第一个是他的两个朋友发现兰彻当初是在代替一个富家子弟学习。大家上学都是为了学历为了学历背后的辉煌人生,而只有兰彻是单纯想学习,简单的就想要那些知识。第二次,是在十年后发现兰彻原来是一个蜗居乡村学校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经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会找上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兰彻,不会在人生路上那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特长,可他身边的两个伙伴改变,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人会面临的。
毕竟兰彻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真正在成长的,是他的那两个朋友。
在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长,但被规则和期待压的喘不过气;另一个是其实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恐惧。他们在兰彻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恐惧,越过规则的束缚,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